西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简称“中心”)为校级实验动物相关科学研究的公共服务平台, 2020年教育部批复立项,并开始主体设施建设。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起着“活的天平”和“活的化学试剂”的作用。标准化实验动物的生产与应用,是学校生物学一流学科高水平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
一、建设规模及功能
实验动物中心(北碚校区)规划总面积12957.73m2,包括动物实验室9108.96 m2,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2与BSL-2)994.67 m2,其他区域2854.1 m2。设施楼宇为地下2层、地上4层,集实验动物生产条件与应用条件为一体,设备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智能化实验动物设施。
建成后为学校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合格的实验动物资源和动物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生产和饲养、兽医护理、动物质量控制、生物净化、动物模型建立、转基因动物开发等;提供与动物相关的实验技术公共服务,包括病理学检测、生理生化检测、微生物检测、动物实验技术服务等;开展实验动物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的宣传工作及动物实验相关技术培训。
西南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是西南大学科技伦理委员会下设分伦理委之一,是负责实验动物领域内的科技伦理事项的专门机构。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下设秘书处作为日常工作机构,挂靠学校实验动物中心,负责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日常事务以及组织伦理审查工作。
二、设计规划及平台建设目标
(一) 设计规划
吊二层:主要是地下车库,废弃物暂存间,纯水与废水处理设施、配电房、空调机房、锅炉房(蒸汽发生器)等辅助功能区域。主要功能是为实验动物中心设施运行提供水、电、气等能源,处理废水、废弃物。
吊一层:主要是普通级动物饲养区(猪、犬、兔、豚鼠等)和ABSL-2/BSL-2实验区。主要功能是普通级实验动物的饲养、生物安全实验的实施。
一层:主要是检测实验室、集中清洗间、饲料垫料储存室等为屏障设施运行提供辅助服务的功能区,另有行政办公区域。主要功能是为2 ~ 4层的屏障设施的正常运行提供后勤保障,为科研活动提供实验动物相关检测服务。
二层:主要为屏障系统,分为SPF级动物饲养区、行为学特殊实验区、返回动物饲养区、消毒灭菌区等。主要功能是为神经行为学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实验研究平台。
三层:主要为屏障系统,分为SPF级动物饲养区、解剖区、消毒灭菌区等。主要功能是为生物医药、生物制品的开发研究和活体评价提供实验研究平台。
四层:主要为屏障系统,分为繁殖区域、SPF级动物饲养区、模式动物饲养区、转基因动物操作区、隔离器饲养区等。主要功能是为研发/繁育基因修饰动物、开发动物疾病模型提供实验研究平台。
(二)平台建设目标
根据校内外实验动物使用情况和技术服务平台需求,结合学校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及实验动物中心发展规划,拟定实验动物中心平台建设计划。实验动物中心平台建设包括基础运行和高效运行两类平台。
基础运行平台是保障中心正常运行,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基础平台。包括实验动物生产及使用公共平台、病原微生物研究平台(ABSL-2/BSL-2)、实验动物检测平台。高效运行平台是保障中心高效运行,提升生命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生物学一流学科高质量发展,加速教学科研水平提档升级,支撑西南地区医学、药学、材料学、农学、心理学等生命科学研究高速发展的特色平台。包括实验动物行为学特色研究平台、模式动物研发及繁育平台、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平台、实验动物技能培训及从业人员资质培训平台。
三、运行方式
实验动物中心运行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开放、有偿服务”的原则,对用户实行“按需供应、按需服务”的服务模式,组建高水平专业化技术团队,为用户提供标准化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场所、实验动物相关技术服务及检测服务。
实验动物中心
202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