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准入、证书培训 > 正文
西南大学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建设中)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1日 11:41  作者:刘宇   审核:金美兰    复审:    浏览次数:

一、培训人员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适用于涉及教学科研动物实验的所有人员。包括下述三类人员:

(一)管理人员

包括不直接从事动物实验工作的二级单位(部、院、所、平台等)管理人员,实验室负责人。

(二)实验人员

包括直接从事教学科研动物实验工作的教职工、实验室安全员、博士后、学生(本、硕、博)、进修人员、实习人员等。

(三)其他辅助人员

包括从事于动物实验平台工作的聘用人员和工勤人员。

二、培训内容

(一)理论知识培训

1. 实验动物及其他实验用动物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地方、行业和团体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的解读和进展。

2. 实验动物基本知识:实验动物及其他实验用动物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常用教学和科研用动物的遗传与繁殖的基本理论、常用动物品种、品系与应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相关基础知识。

3. 动物福利伦理:动物福利与政策法规;动物福利伦理管理体系。

4. 生物安全基础理论与概念:生物安全的定义与原则、生物分类与风险等级、危害标识与法律法规。

5.中心设施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准入理论培训。

(二)中心设施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准入培训

1. 中心设施的准入培训:准入条件和制度、人员/物品进出流程、屏障环境温湿度监测、动物代养观察室使用、清洁物品提取与归还等。

2. 设施设备使用规范:设施平面结构讲解(如屏障系统、逃生通道),更衣流程及实验设备使用规范等。

3. 实验动物基本饲养规范:普通、屏障、隔离及生物安全环境中实验动物标准操作规程及日常管理。

4. 卫生防疫和生物安全:动物实验的个人安全防护和应急预案、特殊环境(如负压屏障系统)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废弃物管理等。

5. 应急演练:模拟生物污染处置、设备故障响应等场景训练、应急预案(如火灾、污染事件)处理。

(三)专业技术培训

1. 实验动物基础技术培训:动物捉拿、保定、给药(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灌胃)、采血(眼眶静脉丛、尾静脉等)、采集样本、大小鼠分笼、安乐死等方法和技术。

2. 实验动物进阶技术:光遗传光纤记录、病毒注射、手术操作(如剖检、安死术)及样本采集处理等。

3. 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实验动物繁殖技术、动物饲养操作(换笼、分笼)、环境设施管理(温湿度控制、卫生消毒)、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因素,饲料、环境、饮水、垫料等的处理。

4. 动物疾病防治:实验动物诊断、预防、治疗与健康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三、培训形式

(一)线上课程

利用超星学习通或西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培训系统的网络课程进行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相关理论学习。

(二)实操课程

实地学习实验动物设施使用方法,熟悉动物的饲养管理及动物实验的具体流程,并实际操作。

四、培训评估

培训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

(一)理论考核

线上考试

(二)实践操作考核

在现场进行动物实验基本技能、设施使用方法等相关考核。

五、证书类型及权限

(一)证书类型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证书分为A级、B级、C级证书。

(二)证书的权限

1.A级证书:参加了每年针对全校的理论知识培训并通过的人员,可进行实验动物伦理申请。

2. B级证书:获得A类证书,参加并通过了中心普通及屏障设施准入培训的人员,可在中心进行常规动物实验申请。

3. C级证书:获得B类证书,并参加并通过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准入培训的人员,可在中心ABSL-2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实验计划申请。

注:所有证书有效期为1年。

六、培训流程

渝公网安备:50010902000241号    版权所有:西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渝ICP备06005063号-2